本文转自:新疆日报□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甘兴华通讯员霍转灵一走进操作间,爱笑的张冲瞬间变得严肃,手持操作杆、紧盯显示器,根据电石炉的炉眼形状和烧穿器的运动轨迹,随时调整各种参数。“出炉工是整个电石厂的运行基石,必须心细如发,眼观八方。”这是他上班第一天师傅的教导,也是他工作12年来无一起安全事故的底气。张冲是新疆天业天伟化工有限公司电石厂出炉班班长。年8月,张冲身着出炉工的橙色工装,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。刚进厂时,师傅郭虎成告诉他,出炉工的职责就是将近摄氏度的电石,经过烧、涮、堵等操作,安全规范地接到出炉小车内。一旦出现误差,就可能造成电石炉炉内翻电石,甚至电石炉跳停,导致全厂无法正常生产。“我至今还记得师傅说,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出炉工,首先要掌握各种参数,不可有半点马虎。”张冲回忆道。张冲成了郭虎成的“小尾巴”,时不时就问一句,并将郭虎成的话全部记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。在员工休息室、培训室、办公室,甚至更衣室,随处可见张冲追着老师傅们问东问西。短短3个月学徒期结束,张冲便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。“张冲人如其名,敢闯敢冲,不怕吃苦。”郭虎成说。张冲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观察老师傅堵眼、涮眼的一招一式,在电石炉停电检修时,拿着钎子、拖泥铲,反复练习每一个钎子摆动的频率和幅度。一天练下来,经常疼得胳膊都抬不起来。“这个徒弟最让我意外的是,为了精准掌握数据用手臂去丈量炉眼的狠劲儿。”郭虎成说。要让炉眼的尺寸更利于电石流出,减少轨道内的电石积渣,降低岗位人员的劳动量,就要对炉眼的尺寸进行测量。一般情况下,大家都用塑料尺子或铁尺量。张冲发现,炉眼周围温度比较高,高温会把尺子软化,戴着厚厚的手套用铁尺测量又不方便。他就琢磨,手臂长度是固定的,每次就用手臂迅速在炉眼处测量一下,用笔标好长度。有时动作慢了,还会被烫伤。数次烫伤后,他用手臂丈量炉眼的技术越来越精准,手臂上那一道道烫伤也成了他追求精准操作的最好见证。“年,厂里设备升级改造,机器人代替了人工,观测炉眼长度只需在操作屏上查看数据就行,我的手臂也就没再添过新伤。”张冲说。随着设备升级换代,张冲又像刚进厂时一样学习新技术,白天跟着专家学,晚上留在厂里摸索。日日待在高温的操作间,张冲瘦了一大圈,但在短短一个月内,他就掌握了新技术。为使开一次炉眼能接到最多的电石,每次出炉前,张冲都会站在出炉平台,仔细观察电石炉在开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及时调整参数,实现了涮眼、拉锅、出炉的闭环工作,做到了“锅到炉眼开”分秒不差。他的这一绝活至今在电石厂无人超越。张冲班组的休息室里,有十几本他的工作日记,详细记录着他遇到的疑难杂症和解决方法,这些是同事最喜欢翻阅的资料。李东振是张冲的徒弟,说起师傅敬佩不已:“师傅要求很高,刚开始因为怕他,遇到问题不敢请教,他发现后主动和我拉家常,还让我在熟知安全规则的基础上自己操作。师傅这样的教学方法,我也用到了新同事身上,效果很不错。”“既然干这一行,就得努力干好。”在张冲看来,只要敢冲、敢想,就一定能把事干成、干好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sszl/6459.html